Skip to content

操作风险

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员失的可能性的风险。

Note:内部管理-营运风险管理-查询-分级分类标准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国别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

其中,营运条线的风险主要是法律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

对公业务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操作原则

  • 人行账户管理系统信息必须与531系统信息保持一致性。

  • 531系统信息变更需同步更新人行账户管理系统。(原则上为当天)

常见三级差错

  • 网点办理一笔对公户销户业务时,未先查询人行账户管理系统,未能发现客户存在他行久悬户,导致该账户在我行系统销户后无法在人行系统销户备案,直至客户在他行办理相关手续后才完成报备,账户备案超期19天。

  • 网点在人行账户管理系统进行新开户备案时,存在录错账号3级的情况。

  • 单位存款账户核心系统开户后未及时在人行账户管理系统进3级行备案。

  • 网点在531系统办理不动户转出,未同步在人行系统取消久悬标志,造成两系统的账户状态不一致。

印鉴管理

操作原则

  • 办理印鉴业务资料齐全、规范、无涂改,印鉴卡加盖印章清晰、完整。

  • 验印操作需谨慎,先验印后办理业务。严禁随意查询客户印鉴信息

印鉴管理不规范三级差错

  • 办理印鉴建档业务时,企业预留的印鉴质量不佳如印章存在缺角等,网点仍为企业进行印鉴建档处理。

  • 空户提交加善企业公章的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申请办理预留印鉴变更,网点仍予以受理。

  • 对公单位客户电请更换预留个人印章,未提供原预留印章人员的个人身份证件,或未出具书面申请予以说明。

  • 客户提供的《银行变更印鉴申请书》落款日期硬改,网点仍受理办理印鉴变更。

  • 网点在531系统与客户办理已建档印鉴卡客户联交接签收时,存在未录入编号或编号录有误的情况。

  • 个别已建档的印鉴卡客户联未见交接签收或邮寄记录。

印鉴业务管理欠规范三级差错

  • 存在对空白单据进行验印。

  • 网点办理变更印鉴业务管理欠规范,业务,开户变更申请书盖章不清仍选择验印强制通过处理的情况。

  • 办理理印鉴变更,客户提供的“情况说明”未见网点有验印记录。

结算业务

操作原则

  • 收费业务严格执行对外公示的收费标准。

  • 支付结算业务必须有书面依据,特别是付款业务。

  • 各类特殊账户均有单独的管理要求,如监管户、同业银行账户、托管户、保证金户等。

收费管理欠规范三级差错

  • 部分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开立首个单位结算账户,网点未严格执行减费让利承诺公告的优惠政策,系统全额收取开户手续费。

  • 对于个别小微企业,网点未严格执行减费让利承诺公告的优惠政策,系统全额收取USBKEY工本费;

  • 部分预售房资金监管账户扣收了开户费、小额账户管理费;

  • 部分账户印鉴变更手续费未按广东省分行收费名录区间价格执行标准收取,应收10元/次,实收20元/次。

监管账户管理存在风险隐患三级差错

  • 工人工资专用账户、预售房款监管账户开通单笔/批量对外付款功能,且个别账户同时开通网银管理员权限,存在监管资金可由开户单位自行对外支付资金而脱离银行监管的风险。

  • 工人工资专用账户签订“代发其它款项”的代付协议种类,超出该类监管账户可签订的代付协议种类。

  • 网点受理监管账户资金汇划时,未见核验监管审批件上开户单位加盖的印鉴。

二代支付业务管理不规范三级差错

网点将被退回的个人账户销户款项挂账后更换收款账号重新汇出,未要求客户出具签名确认的相关说明,或提供相关说明依据并根据金额分级审批即予以办理。

办理出口收结汇业务,网点未扫描国际部提供的相关划转证明材料或加盖预留印鉴的客户授权委托书作为出账依据,

收款人名称与记账户名不一致时,在无附言备注的情形,未见支行发起查询,并按照查复信息进行入账处理。

个人结算账户

操作原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及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和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依法识别受益所有人,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 客户身份识别制。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核对身份证件:通过联网核查系统、现场人工比对证件(人证一致) 注意:防范使用不可核查证件开户的风险(合理理由+风险评估+风险防控)。

登记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2022年1号令第五十条)注意: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以客户的经常居住地为准。

留存:证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其他应当留存的资料。

其他:了解客户开户目的和意图、了解资金来源、关注异常行为。注意: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多告知一条;不要嫌麻烦,不要怕投诉。

个人账户业务管理不规范三级差错

  • 账户分级分类管理不到位,对于职业为“500工人”的客户,网点为客户开立I类卡后,未结合开户核实及风险评估情况,通过设置非柜面渠道转出限额等方式落实账户分级分类管理。

  • 网点为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开通电子渠道功能,未要求客户签署《风险告知书》。

  • 支行为客户开立结算账户,但未要求客户签订《合法开立和使用银行结算账户承诺书》。

开卡业务三级差错

网点办理个人开卡业务,对于客户提供的身份证照片与联网核查照片不一致的情况,未要求客户出具辅助证件、有权机关证明材料或采取上门核实等方式确认客户身份。

现金业务

操作原则

  • “伪现金”业务属于外部监管检査问题,涉及反洗钱范畴,杜绝通过现金过渡方式阻断相关业务资金链的问题,确保相关账户资金链完整、资金去向明确。一定要在取款交易中正确选择“现金一体化处理标志”,保证系统现金过渡信息库表中信息的完整性,对于其他无法使用上述定制功能办理现金过渡业务的场景,客户服务经理应逐笔在相关业务打印的通用凭证或交易凭证上登记该笔业务的交易对手信息。

  • 假币收缴持证双人处理、双面盖章、留存冠字号、双面影像留存、宣读客户权利、及时上缴、物理隔离、登记手工登记簿、不能退回客户。

  • 现金收付原则,先收款后记账、先记账后付款,每天轧账两次。

先审核后操作。 自助机具的内部流程处理均为双人处理。 所有业务均需留有痕迹。 严禁代客操作,若需指导客户使用自助机具,可借助激光笔等方式指点机具屏幕,避免直接代客户点击操作。

大额转账三级差错

客服经理未采取转账的方式办理,而是应客户要求,通过“一取一存”的方式办理,未在业务凭证上登记交易对手信息、尽职调查情况及办理业务的合理理由。

假币收缴操作三级差错

  • 收缴的假币未能扫描正反面至电子档案系统留存。

  • 已上缴现金库的假币放个人现金箱单人保管且没有物理隔离。

  • 个别假币未于收缴当日及时上缴网点现金库。

其他三级差错

  • 客户服务经理使用现金机具清点现金前未正确录入使用人操作号。

  • 现金库管员下发放现金给客户服务经理,客户服务经理接收时没有对成捆现金卡把动作。

  • 存在午休现金箱未轧账的情况。

机具业务

操做原则

  • 客户服务经理办理智易通开卡审核业务时,存在先系统提交审核通过,后进行客户人证样貌核实的逆流程操作问题。

  • 网点进行现金循环机清钞操作时,未等待另一清机人员到位,独自3级一人在机器上进行清钞操作。

  • 自助设备吞卡操作不规范,支行直接将吞卡从自助设备取出与客户3级进行交接,未通过自助设备清卡交易将卡片入吞卡登记处理。

  • 客户服务经理代为操作客户手机银行或代客点击智易通屏幕选项(协助客户选择菜单路径除外)。

操作原则

  • 先审核后操作。

  • 自助机具的内部流程处理均为双人处理。

  • 所有业务均需留有痕迹。

  • 严禁代客操作,若需指导客户使用自助机具,可借助激光笔等方式指点机具屏幕,避免直接代客户点击操作。

综合业务

操作原则

  • 离柜重要物品入柜、箱,上锁。
  • 严禁明知行员、他人冒充客户,仍违规受理或默许行员代客户、他人代客户本人办理不得代办的业务。。
  • 所有业务资料均需纳入会计电子影像系统扫描留存,部份资料入账户档案袋。
  • 操作号只能自己使用,只能使用自己的。

三级差错

  • 客户信息及重要物品保管不到位。一是客户服务经理临时离柜,侧边打印机上的印鉴卡资料未收妥保管:二是,客户服务经理离柜抽屉未上锁(抽屉里有支票及业务传票)。三是高柜电脑(印控机电脑)桌面存放有含有客户信息的图片未加密处理,如护照、个人客户特殊服务事项核实单(有客户身份证号码信息)

  • 会计档案保管有管理欠规范,网点办理对公钱包升级业务,一是由于未及时归档造成单位证照复印件、法人及经办人身份证件复印件、授权书账户资料遗失;二是未按要求将相关资料扫描上传造成电子档案缺失。

  • 个别客户服务经理在新员工客户服务经理登录“531”系统后,存在直接使用其操作号进行指导的情况。

四级差错

  • 个别网点受理由客户经理提交的《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定期业务申请书》办理定期存款业务,个别客户服务经理存在代客填单的过度服务行为。代客操作违规问题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