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切不可马克思主义的“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也切不可离开当代中国实际,抽象空洞地谈论马克思主义。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意识形态工作密切相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首要的是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倾向;总的要求是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还要注重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智库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资政育人功能,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搭建平台。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古今中外,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粘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充分彰显。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当今社会,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网络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讲,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的关。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强建设和管理。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尤其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根本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总的要求是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形势和动态,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明辨是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落实谁主管谁主办和属地管理,防止给错误思想观点传播提供渠道。同时也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历史和现实无不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表达,把涉及**国家、公民、社会**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一方面,二者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二者各有侧重,**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强化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将其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培育文明新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党员干部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养成有重要影响,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从家庭做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还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要大力予以传承和弘扬。
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加强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再次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提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形于中”、“发于外”。
**简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