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其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在资本主义之前,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而资本主义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从第一次技术革命到现在,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而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都是以使用价值的获取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为主要目标,生产规模小,生产手段简单,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资本主义则是以价值作为追求目标,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追求不受财富的使用价值形态的限制,而可以无限制地扩大。这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生存的意义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因而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来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除去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外,还有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正是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资本家之间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其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虽然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在经济上保护自由竞争、等价交换,政治上推崇自由、民主、平等,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无疑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其表现是: 其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实现了社会化。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由全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使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得以实现,保障整个社会生产顺利协调地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都服从于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平等关系只体现在流通领域形式上的等价交换。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工人阶级实质上是雇佣奴隶。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不仅生产出相当于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要创造归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仅如此,资本家还用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去无偿地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极是资本家阶级占有巨额财富,另一极是广大的工人阶级只占有少部分财富,由此引发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趋势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必然引发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在经济上,资本家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支配和控制社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导致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引起社会生产比例关系的失调,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在政治上,资本家阶级凭借手中的金钱影响和操纵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过程,使国家机器成为资本家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为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服务,而置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于不顾,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和尖锐化。 上述局限性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必然产生冲突、动荡和危机。这些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危机至少证明了这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它没有能力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也就是说,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第二,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那么,资本的不断积累则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例如,资本的不断积累使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大规模的生产本身必然会冲破私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资本的不断积累必然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这在客观上势必导致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使资本的社会化占有成为可能;资本的不断积累使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社会化了,相应地派生出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管理机构,而这些都弱化甚至排斥资本家个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之,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资本没有力量创建和经营日益社会化的大企业,便产生了由许多单个资本联合投资的股份资本。股份资本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此后又出现了法人资本所有制和国家资本所有制,这是资本社会化形式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研究了股份公司和合作工厂发展的新现象,指出“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做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包含着“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国有化将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人口处。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自身的政策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某些新的现象,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着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 第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被剥削的地位使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社会化大生产使无产阶级成为最有组织性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从历史上看,奴隶制度取代原始公社制,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都经历了很长的时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对剥削制度的废除,不能期望在短时期内完成,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一些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还具有显著的优势,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合作有所加强,以跨国公司和垄断资本的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势力不断扩大。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还需要走比较长的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但必须明确,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马克思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